close



  又在聽老歌了,羅大佑的鹿港小鎮。光副歌那幾句:「台北不是我的家,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」就已經深得我心。三四十年前台灣的經濟正要起飛,鄉村大批的青年往都市集中,那些午夜低迴時懷鄉的情思跨過了一整個世代,幻化成父執輩寶貴的集體記憶,滿滿的記憶擴充了這首歌的實體價值。

  上台北來四個多月了,轉眼一個學期就要過去。自認過得渾渾噩噩,生活過得很不踏實。書也沒好好的讀過,導致現在有些科目居然有被當掉的危機。想來真是慚愧。寒假開始後又是一陣忙碌的過程,今天提出主編企劃了,下禮拜段考完後就要開始馬拉松式的主編選舉,接著不管有沒有選上主編,寒假都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在專題的撰寫上,還有接連而來的紅樓文藝營、青年社聯合寒訓、全中門...。算算居然一直要到二月中才能回苗栗了。一個多月沒回去。驚覺自己已經正式開始融入這個都市,踏著逐日熟悉的腳步在漫走。然而這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?我不知道。四個月前初來乍到的我走在夜裡孤獨的異鄉路上聽到這首歌,可能甚至會因此哭了起來,然而現在卻不那麼強烈了。某種感知的能力在慢慢麻痺。我想或許當年大佑寫這首歌的用意也是想喚起我們日漸麻痺的那些。

  

  然後是鹿港小鎮的意象。讓我回憶起國一那年暑假,總統教育獎第四屆頒獎典禮辦在彰化。我們第三屆的得獎者第一次回去當志公投入公共服務。為期五天四夜,那是我第一次的志工經驗,也是我第一次忙碌到五點才睡,七點醒。同時共同參與活動的其他總獎夥伴也因此培養起濃厚的革命情感。其中阿芬、逢佐、雅玲現在都在台北唸大學,同在一個城市裡忙碌著卻一直苦無見面的機會。這陣子才又再聯絡要出來聚聚。台東高中畢業的城榕現在在高雄讀大學,秉持著高中時代延續的夢,和同學又拍了一部自製短片,官網相當專業,電影畫面也處理的很精緻,難得的熱血文藝青年。雯柔則考上了夢魅以求的中女中在持續努力著,曉玫則是失聯許久,最近終於才又聯絡上,現在人在三重。那年我們在鹿港因奉獻而重聚,如今四散各地,那個古老的海港彷彿成為我們回憶的歸宿,一個我們共同的家。然而就像大佑唱的:「再度我唱起這首歌,我的歌中和有風雨聲。歸不得的家園,鹿港的小鎮。當年離家的年輕人」,三年前我才國一,他們也不過剛要升上高二。我們都還那麼年輕。然後自鹿港告別,總獎便漸漸被捲入政治圈的紛紛擾擾,卑劣的政客一再的以不堪的字眼摧折著總獎的羽翼。我們被迫得越離越遠。是的夥伴,我們真的再也回不到那個地方了,鹿港是我們歸不得的家園。

  嗯,還是聽歌吧。不管你對21世紀的羅大佑有什麼意見,20世紀他所留下的音樂及他本身的故事都是值得傳頌的傳奇。

  「聽說他們挖走了家鄉的紅磚,砌上了水泥牆。家鄉的人們得到了他們想要的,卻失去他們擁有的。門上的一塊班駁的木板刻著這麼幾句話:『子子孫孫永寶用,世世代代傳香火。』」。

  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102579 的頭像
    a102579

    輕與重的永劫回歸

    a1025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